上海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健榮
5月9日,莫斯科紅場將上演偉大的衛國戰爭65周年盛大閱兵慶典。
作為一個大家習以為常卻又不同尋常的紀念活動,二戰勝利為人類歷史留下了許多寶貴遺產,偉大的衛國戰爭對俄羅斯人而言是其歷史中的經典。時隔65年,對俄羅斯人民而言,這一歷史依然是神圣而不可侵犯,值得后人世代銘記,永不遺忘,更不允許他人肆意篡改。正如今年4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二戰勝利日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梅德韋杰夫總統在發給大會的書面致辭中指出的那樣,“反法西斯勝利是前蘇聯各族人民、反希特勒法西斯盟軍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它促使國際社會聯合起來應對人類共同的威脅。面對過去歷史,并非是拆散,而是基于共同的人文價值使各國民族團結起來。保留對偉大衛國戰爭和共同勝利的記憶,嚴厲反對任何對其修改企圖是獨聯體各民族首要的優先任務。”
說到俄羅斯隆重舉辦這次紀念二戰勝利慶典的現實意義,首先,其具有某種國際及國內背景。蘇聯解體以來,圍繞前蘇聯歷史的各種爭論不斷,如何客觀和公正看待歷史,如何評價斯大林的功過,始終莫衷一是,無論是“卡廷事件”,還是“大清洗”,對斯大林的評價早已超出了對其本人評判的界限。近年來,西方個別媒體上出現許多有關二戰歷史的不同觀點,甚至將斯大林的大清洗與希特勒的大屠殺相提并論,指責二戰后前蘇聯給一些國家所帶來的解放,更有甚者,無視真實歷史,公然為納粹漂白和篡改二戰歷史。同時,俄羅斯國內對蘇聯歷史,包括斯大林的歷史作用也出現了不同言論,這一切不能不引起俄羅斯政府的極為不安和高度重視。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隆重舉行勝利日慶典,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俄政府對歷史的明辨立場,重申前蘇聯人民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歷史上所具有的決定性作用。
其次,為前蘇聯各民族間和解和睦營造氛圍。蘇聯解體20年來,獨聯體各民族越來越意識到,蘇聯解體也許是該地區各民族的一大不幸。期間,民族間的矛盾及沖突增多,導致該地區局部動蕩與不安,造成了無數民族恩怨與仇恨,給該地區帶來了一系列災難。對獨聯體地區而言,民族和解與和睦相處是保持該地區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紀念衛國戰爭勝利讓人們重新回到前蘇聯時代的記憶中,有益于加深俄與世界各民族,尤其是原東歐各國及獨聯體各民族之間的人文情懷與歷史淵源,它是前蘇聯各民族的共同歷史,是各民族血脈相連、水乳交融的歷史紐帶,有利于增強前蘇聯各民族之間的和睦與向心力,提高俄在其近鄰地區的向心力與影響力。
再則,有利于鼓舞俄羅斯人民強烈的愛國精神與斗志。21世紀的今天,俄羅斯社會正開始實施全面現代化艱巨任務,未來將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俄羅斯的復興需要全體俄羅斯人民奮發努力,同心同德,發揮當年衛國戰爭的英勇斗志與愛國精神,為俄羅斯的明天積極奮進。去年9月10日,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在總統網站上發表的《俄羅斯,向前!》一文,向全體俄羅斯人民發出了振興強國的鏗鏘豪言,在俄羅斯上下引起了強大反響,而今紅場檢閱慶典上的俄總統致辭是否再次響起復興強國誓言,世人將拭目以待。
最后,團結國際社會力量,展示俄外交魅力。舉辦世界性重大歷史紀念活動是俄推行多邊外交、擴大自身國際影響的一種傳統手段。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俄羅斯外交借助類似活動為其贏得了良好的形象與國際影響力。就當今地區安全形勢而言,國際恐怖主義是人類共同威脅,俄羅斯深受恐怖勢力之害與威脅,前不久發生的莫斯科地鐵爆炸案以及北高加索地區嚴峻的安全形勢再次提醒人們反恐任務的艱巨。65年前,為了打敗納粹帝國,國際社會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而今應對恐怖主義以及各類新的共同安全威脅,國際社會有責任聯合起來,共同應對新的人類威脅。從歷史責任角度來看,如今出現對二戰相關歷史的歪曲與篡改嚴重傷害了俄羅斯人民的感情,這不僅是對前蘇聯為二戰付出數千萬生命慘重代價的一種褻瀆,而且為新納粹復活推波助瀾,國際社會有義務正視歷史,共同抵制歪曲歷史真相、為納粹洗刷罪名的各種行徑。
勝利日提醒世人,人們沒有理由忘記歷史,更沒有理由改變真實歷史,無論時代間隔多遠,無論人類相傳幾代,二戰歷史上的那一頁永遠鐫刻著俄羅斯人民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