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潘光:《車臣洗怨錄 》

    上海市世界史學會會長

    俄羅斯人和國際社會通過血淋淋的事實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打擊恐怖主義是必要的,但單憑軍事手段又是無法根除恐怖主義的。

     “車臣”——這個困擾了俄羅斯近200年的難題,再次透過莫斯科地鐵的硝煙使世界震驚。

    車臣位于高加索山脈的北麓,南部與格魯吉亞為鄰,北部與俄羅斯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地區接壤,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大多屬遜尼派。早在18世紀,沙皇俄國就派兵進入車臣。19世紀中葉,沙俄發動了斷斷續續近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終于在1895年把車臣并入帝國版圖。蘇聯時期,車臣先成為一個自治州,后與其西鄰印古什合并,成立了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無論是在沙俄時期,還是在蘇聯時期,車臣都是“最不聽話”的地方,因此也是當局最難管理的地區之一。

    二戰爆發后,德軍大舉入侵蘇聯腹地,少數車臣人為反對蘇聯控制而同德國軍隊合作。斯大林為此大為震怒,下令把近40萬車臣人強行遷出家園,驅逐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直到195719,在蘇共20大之后赫魯曉夫掀起的否定斯大林浪潮中,蘇聯最高蘇維埃才決定為車臣人“平反”,恢復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歸俄羅斯聯邦管轄。此后,客居中亞和西伯利亞十多年的車臣人才陸續回到故鄉,但心中郁積的反俄情緒卻更加強烈,一有時機便會迸發出來。

    199111月,在蘇聯解體前一個月,乘著國內大亂,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之機,前蘇聯空軍少將、車臣獨立派領導人杜達耶夫宣布成立“主權國家”——車臣共和國,并組織了車臣國民衛隊。蘇聯解體后,車臣拒絕簽署1992年的俄羅斯聯邦條約,也不參加1993年的俄羅斯議會選舉,在“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199412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調動6萬軍隊圍剿車臣非法武裝,發動了第一次車臣戰爭。盡管雙方均傷亡慘重,但沒有一方能取得壓倒性勝利,只得簽訂停火協議,俄軍撤出了車臣。此后,令俄羅斯當局不安的是,車臣極端勢力不僅在自己境內加緊分裂活動,而且頻頻襲擊與其毗鄰的達吉斯坦等地,企圖將這些地方也納入其建立的所謂“政教合一國家”。面對這樣的嚴峻挑戰,1999年夏秋,剛成為俄羅斯領導人的普京立即采取強硬政策,出動10萬大軍,打響了第二次車臣戰爭。這次,吸取了經驗教訓的俄軍裝備更加精良,并采取了一系列新戰術,經過空中轟炸和地面圍剿,逐步消滅了車臣非法武裝的主力,占領了車臣“首都”格羅茲尼,基本控制了車臣全境。

    此后,車臣剩余的非法武裝便化整為零,在車臣內外采取游擊戰術對抗俄軍,并在俄羅斯各地制造恐怖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20021023,數十名車臣武裝分子在莫斯科杜布羅夫卡劇院將800多名正在觀看演出的觀眾和演職人員劫為人質,導致130名人質不幸喪生。20048月,莫斯科地鐵遭到恐怖分子“自殺性襲擊”,造成10人死亡。同年91,車臣非法武裝頭目巴薩耶夫又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學校劫持人質事件,致使300多名師生喪生。在此類恐怖襲擊中,由被俄軍在兩次車臣戰爭中擊斃的車臣人員的遺孀或姐妹組成的“黑寡婦”集團表現最為瘋狂,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兩年來,車臣的局勢逐漸恢復正常,車臣的經濟、社會發展也逐漸走上正軌。同時,俄當局對分裂、恐怖勢力的打擊則繼續加強,絲毫沒有放松,不久前就一舉擊斃了數名車臣叛軍頭目。在這樣的形勢下,車臣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團伙便不惜孤注一擲,千方百計制造更加轟動的恐怖暴力事件,以顯示他們依然在“戰斗”。

    329的莫斯科地鐵爆炸發生后,俄羅斯專家指出:“莫斯科爆炸事件提醒我們,北高加索地區的戰爭從未停止……離結束還很遠。”一句話道出了人們越來越看清的事實:車臣,正是俄羅斯恐怖襲擊不斷的源頭。現在,俄羅斯領導人已誓言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打擊恐怖主義。同時,俄羅斯人和國際社會也通過血淋淋的事實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打擊恐怖主義是必要的,但單憑軍事手段又是無法根除恐怖主義的,只有標本兼治,實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方面的綜合治理,努力促進車臣經濟、文化的發展,提高車臣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水平,才能最終解決車臣這個老大難問題,徹底鏟除在那里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

     

    來源: 東方早報2010-04-01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