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東盟輪值主席國越南正在操辦著東盟峰會和東盟系列會議。東盟43年一路行來,有業績,也有閃失。越南作為半路入盟者,盡管盡力經營東盟,但是畢竟難以坐大。
東盟成立至今幾近半個世紀,最初十年僅召開過一次正式峰會,第二個十年召開過兩次,1990年代召開過三次,2001年以來的9年中則召開了10次峰會,根據東盟新憲章規定,從去年起,東盟峰會每年舉行兩次,因此越南今年下半年還將舉辦另一次東盟峰會。
峰會頻率加大,是東盟領導人為應對急劇變化的地區和全球局勢而采取協調政策的重要舉措。2003年春季東盟領導人舉行特別峰會,針對跨國界非典傳染病發表聲明,采取共同行動,有效控制了非典病情的擴散。東盟領導人的集體行動對解決涉及本地區帶有全局性的問題是有效的。
不過,東盟地區也有一些人士認為,峰會增加并不是東南亞地區一體化到來的標志,一些阻礙地區共同體實現的障礙依然存在。經濟一體化是本次峰會的主要議題。本次峰會主題“從愿景到行動,邁向東盟共同體”,要求東盟首先實現經濟一體化。越南作為主辦國提出了聯結的概念,主張東盟在運輸、電訊領域實施聯通;越南還提出了撤除的建議,要求把政治、經濟和技術障礙撤除,以使東盟成員的商品、服務、人員從邊界內朝地區內流動,在區域層面上真正實現要素的自由流通。
然而,東盟成員內部存在一些障礙性因素,從經濟發展水平上看,東盟新老成員間差距很大、東盟自身市場規模較小、缺乏核心經濟體應有的主導力量。由于整個東盟地區的勞動力40%以上在傳統農業領域,導致隱性失業率較高的情況,印尼公布的官方失業率是8%, 但是印尼一億多就業人口中,大部分在傳統農業領域工作,約70%就業者職業崗位不穩定。另外,東盟內部還存在嚴重的關稅保護措施,泰國和菲律賓在峰會前終于就稻米貿易達成減稅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彼此認同對方在東盟地區保持現有的40%稻米進口稅,到2015年降到35%。在東盟共同體實現之年還要保持這樣的高位關稅,許多人為之咋舌。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常任副代表巴里·戴斯克甚至認為,東盟新憲章只是確認了東盟作為次區域組織的歷史身份,并不代表東盟的成就,東盟取得的進步實在很有限,一些新成員實際上在東盟內形成新的派系,給東盟峰會和合作帶來障礙。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導致印尼總統蘇哈托下臺,“東盟盟主”始終空缺。2003年印尼有意重振旗鼓再當盟主,但是畢竟是危機沖擊,給人大有劫后余生、體力不支的感覺,印尼難以擔當掌舵的重任。至今為止,東盟不少國家都在暗中較勁,覬覦東盟盟主地位,越南就是其中一個。
要當盟主,就要有使東盟實現一致的能力。越南從接手東盟輪值主席國開始就試圖利用這一機會將南海問題提上議程,想沿用冷戰時期的老辦法,給東盟找出個共同敵人,借機實現東盟一致。越南領導人阮明哲還親臨北部灣白龍尾島,以別出心裁的手段向中國示威。
東盟各國領導人心中一定明白,南沙島嶼之爭不是中國同東盟全體成員的領土爭端,2002年中國東盟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是解決南沙問題的政治指南。既有共識,越南為何還要如此作為?任何過激行動和言論只會使爭議復雜化,影響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事實上,越南的任何動作和非法要求也不可能得到東盟全體成員的支持,東盟各國領導人在峰會閉幕時發表的最后聲明里,并未提及南海問題。妄圖通過擴大雙邊爭議獲取東盟整體支持,都是徒勞的,越南因此也難以得到東盟其他國家的信任和支持,越南的盟主之夢恐難實現。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東方早報20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