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問題專家分析稱,莫斯科地鐵爆炸案是一次報復行為
□晨報記者 徐惠芬
3月29日,莫斯科發生地鐵連環爆炸案。外電引用俄羅斯高級官員的話稱,莫斯科地鐵爆炸案可能與北高加索的武裝集團有關。
對此,上海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健榮博士昨日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惡性自殺式襲擊,再次表明北高加索地區依然是俄羅斯的 “恐怖襲擊之源”,俄羅斯的反恐任務越來越艱巨。
恐怖分子有備而來
張健榮認為,從爆炸襲擊所選的地點與時間來看,此次襲擊蓄謀已久。“第一次爆炸發生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盧比揚卡地鐵站。這里靠近俄聯邦安全局總部所在地。前不久,俄政府剛對北高加索進行了一次清剿行動,因此,這次襲擊選擇在盧比揚卡地鐵站,很可能是一次報復行為和公開挑釁。有關方面已注意到,相比第二次在莫斯科文化公園站的爆炸,盧比揚卡站的爆炸物使用了相當于近4公斤TNT炸藥的這種物品,約為文化公園地鐵站爆炸物的2倍。”
俄羅斯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北高加索地區打擊極端恐怖勢力。2009年,俄羅斯內務部隊共摧毀了120個非法武裝基地、打死230名非法武裝人員。今年以來,俄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這一地區非法武裝的清剿力度。
張健榮曾在莫斯科大學求學,據他介紹,“發生爆炸的這條地鐵線一向非常繁忙,沿線還有莫斯科大學等客流量比較大的地鐵站,再加上襲擊時機選擇在上班高峰期,因此這肯定是一起蓄意的爆炸案。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們使用的炸彈也不是什么土炸彈,而是烈性炸彈,如此高烈度的炸藥能夠順利通過安檢,無疑是有備而來。”
還有分析稱,俄羅斯剛剛確認即將與美國簽署核裁軍新條約,莫斯科在近段時間又比較安全,因此,恐怖分子就是有意在此時發動恐怖襲擊,來對俄羅斯在內外部努力營造的“和平氛圍”造成嚴重打擊;在地點選擇上,著意對莫斯科市內交通動脈的樞紐站發動襲擊,妄圖對社會和民眾心理造成巨大的震蕩和恐慌。
北高加索仍不太平
莫斯科地鐵最近一次遭受恐怖襲擊發生在六年前。來自車臣的一名“黑寡婦”于2004年8月以類似的自殺襲擊方式在地鐵內炸死10人。
張健榮認為,此次爆炸案再次發生在莫斯科中心地帶,為俄羅斯的安全再敲警鐘,同時也表明,以車臣民族分裂勢力為主的北高加索地區極端勢力依然是俄羅斯的不穩定因素,俄反恐任務越來越艱巨。“正因為對北高加索地區形勢的擔心,今年1月梅德韋杰夫還簽署總統令,把該地區六個共和國和鄰近的南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合并,新增設俄羅斯第八個聯邦區——北高加索聯邦區,并且任命亞歷山大·赫洛波寧為政府副總理、兼任總統駐北高加索聯邦區的全權代表。”張健榮說,赫洛波寧是政府比較欣賞的人物,俄羅斯政府希望通過對他的任命,使北高加索地區有所穩定,不要影響到大城市。但剛剛發生的地鐵爆炸案,無疑給了俄羅斯政府沉重打擊。
多股勢力可能串聯
在張健榮看來,這起恐怖爆炸事件很可能有其國際背景,不排除幕后有多股恐怖勢力交織和串聯的可能性,“比如說,阿富汗局勢對北高加索地區就有影響,而北高加索地區的恐怖分子與‘基地’組織也可能有聯系。跨境恐怖主義越來越值得關注與防范。”
有分析認為,這一恐怖襲擊表明,與塔利班和“基地”有關的力量經由阿富汗、中亞進入俄南部邊境,直接參與北高加索地區的活動,而北高加索地區的恐怖分子也在仿效其他地區“同行”的行動模式。因而為塔利班和“基地”青睞的自殺式攻擊越來越多地在北高加索出現。
不過,張健榮認為,從長遠來看,此次爆炸事件不會對俄羅斯的政局產生大的影響。“總體來說,我傾向于將此次襲擊行動認為是一次報復行為。”
一個距離克宮數百米,一個是文化活動中心
遭襲地鐵站都是“要地”
莫斯科地鐵系統由12條線路和大約180個車站組成,幾乎覆蓋全城,線路總長接近300公里。地圖顯示,莫斯科地鐵線路大致呈輻條狀分布,多數線路經過市中心,延伸至市郊。
遭遇爆炸的盧比揚卡站和文化公園站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均為地鐵1號線上主要車站,屬于莫斯科最具代表性的地鐵站。
盧比揚卡站位于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建筑下。聯邦安全局前身為蘇聯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克格勃。距離這個車站西南方向數百米處即俄羅斯政府所在地克里姆林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盧比揚卡站地處莫斯科重要位置,安保措施嚴格,配有巡警和便衣警察。
文化公園站位于盧比揚卡站西南,兩者相距大約4個地鐵站。這個車站位于高爾基公園附近。高爾基公園以俄國著名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的名字命名,為莫斯科知名景點和市民主要文化活動場所之一。
[新聞鏈接]
莫斯科地鐵安保壓力大
據新華社報道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兩座地鐵站29日早晨客流高峰期遭遇連環爆炸。莫斯科地鐵為全球造價最高、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系統之一。這一地鐵系統工作日日均載客超過700萬人次,上下班高峰期發車間隔不到兩分鐘,繁忙程度僅次于日本首都東京的地鐵系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9日報道,莫斯科市民視地鐵為相對安全的出行方式,地鐵因而成為市民主要交通工具。然而,每天數以百萬計客流量、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的集中客流,使地鐵安保壓力巨大。
莫斯科地鐵建于1935年。今年5月15日是莫斯科地鐵建成75周年紀念日。
莫斯科地鐵管理部門定于今年1月至5月間每月在各地鐵站售票處發售一批不同主題的紀念票,紀念莫斯科地鐵籌建過程中的重要事件。本月發行的紀念票以莫斯科地鐵配備安全系統75周年為主題。
自2004年遭遇兩起致死數十人的恐怖襲擊以來,莫斯科地鐵系統加強安保措施,包括在每座地鐵站部署警察晝夜巡邏和配備警犬嗅探爆炸物等。
莫斯科地鐵進站口一般不設安全檢查儀器,對進站乘客采取“抽檢”的安檢方式。安檢人員如果發現形跡可疑或攜帶可疑物品者,會要求對方接受儀器檢查。
美聯社援引俄羅斯安全調查機構發言人弗拉基米爾·馬爾金的話報道,29日爆炸緣于兩名女性乘客在列車上引爆隨身攜帶的爆炸物,不知她們如何逃過安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