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蔡鵬鴻:揭開美“海峽阻滯戰略”的用意

    最近,美國學者馬克·瓦倫西亞披露了美國針對中國的“海峽阻滯戰略”。瓦倫西亞博士是有名的亞太海洋事務專家,退休前是美國政府所轄的東西方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他撰文說,美國海洋政策具有兩面性,公開政策是維護海上通道安全、確保公海航行自由,背后卻陰謀實施針對中國的“海峽阻滯戰略”。這作為美國國防絕密計劃,暗藏于“美國防務規劃黑箱”,是美國東南亞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美國“海峽阻滯戰略”究竟暗藏什么玄機?瓦倫西亞博士透露說,一旦發生突發性海上安全沖突事件,美國將立即封鎖東亞海域重要海峽,阻止潛在敵人中國和其他敵對國家海軍進出具有戰略意義的東亞各大海峽,包括南海邊緣的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望加錫海峽、翁拜海峽等,東北亞地區則主要是臺灣海峽和朝鮮海峽。美國扼制海峽,旨在圍堵中國,控制兩洋。

    美國暗中操作“海峽阻滯戰略”由來已久,當前更是加緊實施。首先,當年美國第七艦隊橫行臺灣海峽,向新中國炫耀海軍力量,阻遏解放軍解放臺灣。1996年美國兩組航母編隊出現在海峽周邊,威懾和遏制的意圖十分明顯,必要時即可采取對海峽的封鎖行動。

    其次,1972年美國利用移交沖繩之機,故意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一起移交給日本,造成釣魚島處于日本實際的、非法控制之下,這是美國意圖阻滯中國走向大洋的重要一步,把中國海軍封殺在進入日本西南列島海峽之前,使之無法抵達第一島鏈邊沿。最近,日本決定在沖鳥礁周邊劃定專屬經濟區,軍事上配合美國,要從太平洋上防范中國沖出第一島鏈沿線的相關海峽,遏制中國之心昭然若揭。

    第三,抓緊收集海峽情報。“9·11”事件以來,美國以東南亞地區特別是馬六甲海峽可能出現海上恐怖活動為由,對馬六甲海峽強化監視,并同亞洲盟國和友邦的情治機構密切合作,收集情報。日本配合美軍要求,以打擊海盜為由,2006年在新加坡建立海盜情報分享中心,使日本堂而皇之地進駐馬六甲海峽大門口,介入海峽事務,掌控海峽第一手情報資料,必要時即可為美軍實施“海峽阻滯戰略”、封鎖海峽提供詳細情報。

    第四,向主要海峽國家提供軍事“援助”。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印尼。印尼擁有多處重要海峽,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進出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蘇哈托執政期間印尼人權紀錄欠佳,美國停止同印尼發展軍事關系。“9·11”事件給美國同印尼恢復軍事關系帶來轉機,美國在東南亞開辟反恐第二戰場,重視印尼的戰略地位及其在穆斯林世界的作用,20055月印尼蘇西洛總統訪問華盛頓,美-印尼軍事關系全面恢復。2007年開始,印尼成為東南亞接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超過美國盟國菲律賓。奧巴馬總統即將訪問印尼,雙邊關系必將進一步深化,美國軍事援助源源而來。印尼最近購置了新型潛艇,建立了第一支潛艇部隊,專門守衛進出南海的各個重要海峽。

    第五,要扮演馬六甲海峽守護神。美國2004年提出“地區海事安全倡議”,第二年又制訂“海事預警計劃”,旨在把美國海軍陸戰隊或特種部隊派駐馬六甲海峽,控制連接兩洋的關鍵海峽。新加坡積極支持美國直接介入馬六甲海峽事務,不過尚未獲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支持,致使美軍暫時不能直接進駐馬六甲海峽。盡管如此,美國經常以各種理由派遣海軍船只進出海峽,停靠新加坡港口和馬來西亞克蘭港,要扮演馬六甲海峽的實際守護神,緊急情況發生時,美軍即可封鎖海峽。

    毫無疑問,“海峽阻滯戰略”是美國圍堵中國、把中國海軍封鎖在第一島鏈以內的重要戰略。為使該戰略在發生海上沖突時更加有效地對付中國,美國以維護海上通道安全為由,在東亞海域進行廣泛的間諜和海上監視活動,對中國軍艦、海軍基地進行重點監控,結果釀成一系列轟動性海上沖突事件,特別是20014月的南海撞機事件、2008年“鮑迪奇”號黃海事件、20093 “無暇”號南海事件。

    我們必須對美國的“海峽阻滯戰略”保持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可能會因此而發生的摩擦沖突有必要的心理和精神準備。在戰略上,要考慮如何突破和化解美國的遏制戰略,特別是在周邊營造出一種有利于中國和平發展的氛圍。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環球時報2010-03-24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