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東亞合作,東亞峰會
東亞共同體在今年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外交部長楊潔篪就亞太區域合作和東亞一體化問題作出了回應。中國畢竟是負責任的大國,具有真心誠意推動區域合作的心態,主張以開放、包容、合作政策接納“10+
在今年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外交部長楊潔篪就亞太區域合作和東亞一體化問題作出了回應。回顧這一年,亞太區域合作增加了一些新的變化因素。
首先,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去年提出了“亞太安全共同體”概念,并派出特使走訪亞洲國家;其次,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提出了“東亞共同體”倡議;最后,美國一改往日沉默姿態,在言語上宣稱美國不能被排除在東亞合作之外,在行動上主動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為參加東亞峰會掃清障礙,還提出加入“跨太平洋伙伴計劃(TPP)”。
這些新變化使亞太區域合作出現了紛繁復雜的新態勢。這里既有唯一橫跨太平洋的政府間機制亞太經合組織(APEC),也有上海合作組織、東亞“10+3(東盟+中日韓)”、東亞峰會“10+6(東盟+中、日、韓、印度、新西蘭、澳大利亞)”、東盟共同體、東盟地區論壇、六方談判機制等已經存在的經濟和安全合作進程,新因素融入既有的合作進程,使亞太區域合作呈現出了“多機制、多層次、多速度發展”這樣一個新特點。
中國積極參與并推動亞太區域合作。中國加入APEC已經19年,對于推動跨地區合作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APEC會議通過的《上海宣言》,在亞太經濟合作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最早提出中國―東盟、“10+3”以及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建議,中國同東盟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在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建立“10+3”外匯儲備庫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當然,東亞合作不可能一帆風順。東亞峰會曾經是“10+3”建設東亞共同體的一個重要階段,但是,日本等國家擔心中國在其中發揮日益重要的影響,硬把非東亞國家拉入了“10+3”峰會,形成新的合作機制。中國畢竟是負責任的大國,具有真心誠意推動區域合作的心態,主張以開放、包容、合作政策接納“10+6”東亞峰會。但東亞峰會目前還不能同“10+3”平起平坐,只能發揮戰略論壇作用。目前的客觀現實是,地區合作機制不斷增加,但各種機制應該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中國周邊外交政策是“與鄰為善、與鄰為伴”。中國從根本上希望周邊鄰居政治上穩定、經濟上發展、民生上改善。中國從內心里要同周邊鄰居建立和發展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將繼續支持東盟在地區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正如楊外長明確指出的,“我們支持他們的主導地位”。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