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潘光、王健:《猶太人與中國》

        時事出版社20101月版

    本書由潘光和王健撰寫,于2010年初推出,全書分為八章,共30余萬字。

    第一章對古代來華猶太人和開封猶太社團作了一個簡要的考察,為近代來華猶太人及中猶關系研究提供歷史背景和基礎。

    第二章研究近代來華猶太人的三次高潮: 19世紀下半葉塞法迪猶商來華經商及其在香港、上海的興起;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猶太人來華謀生,其中對1917年后中國北方以俄猶為主的猶太社團和聚居地有翔實介紹;20世紀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初歐洲猶太難民來華避難。這三次高潮的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次塞法迪猶商主要是出于商業動機,第二次俄國猶太人主要是逃避國內反猶狂潮及革命引起的動亂,而第三次則是為了逃離歐洲納粹的迫害。

    第三章主要論述上海猶太社團,介紹了上海猶太社團的三個社區,即塞法迪猶太社區、俄國猶太人社區和上海猶太難民社區,上海猶商集團的興起與發展,上海猶太人的政治活動和文化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的猶太民族離散史上的上海模式”的幾個特點

    第四章主要介紹哈爾濱、天津和香港地區的猶太社團。其中包括哈爾濱猶太社團的興盛和衰落,天津猶太人的社團組織和經濟、政治活動以及香港猶太社團的發展。

    第五章著重探討近代以來中國境內的中猶關系。首先從三個方面考察中國人的猶太觀:清末民初中國人心目中的猶太人;中國人看反猶主義;中國人眼中的錫安主義。其次研討中國境內的中猶文化交融。分析了塞法迪猶太人、俄國猶太人和歐洲猶太難民對中國文化的看法及與中國文化交融的不同程度。最后,考察了中猶人民在反法西斯斗爭中的互相支持和參加中國革命建設的猶太友人。其中涉及以前很少提及的中國國民政府制定的“猶太寄居區”計劃,以及最近發現的中國前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救助猶太難民的材料。對參加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猶太人中的代表性人物進行了逐個研究和評介。

    第六章對走向世界各地的“中國猶太人”進行了系統研究,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在國際上也不多見。首先考察1945年后猶太人逐漸離開中國的復雜原因,認為西方一些著述將猶太人離華一概歸于“害怕”共產主義是片面的,且帶有嚴重偏見,必須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以此為出發點,對歐洲猶太難民,塞法迪猶太人、俄國猶太人離去的不同原因及過程作了詳細研究。并首次披露了新中國境內的主要猶太組織“上海猶聯”的活動。接著,對定居世界各地的“中國猶太人”的情況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第七章論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以建交以來猶太人來華新浪潮,并分析了上海、北京等地出現的新的猶太社團(居民群體)以及香港、臺灣猶太社團的穩步發展。

    第八章中,作者考察了圍繞“猶太人在中國”這一題目的學術研究,公眾活動和這一題目的歷史政治意義。首先,對從20世紀中至20世紀末有關“中國猶太人”研究的重大學術活動和主要學術著述進行了綜述和點評。其次,介紹了“猶太人在中國”熱從學術界擴展到社會的過程,特別考察了影視作品和展覽會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最后,以大量事實說明這個題目所具有的以史為鑒、溫故知新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反對法西斯主義,反對篡改歷史,促進中國和上海對外交往,難護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意義。

    在已往有關來華猶太人的浩如煙海的著述中,有幾個現象是值得注意的。其一,早期關于開封的著述特別多,近期關于上海的著述又大量涌現,但研究哈爾濱、香港、天津等地猶太人的很少,對中國境內猶太人進行全面、綜合研究的更少。其二,對古代來華猶太人和避難來華的歐洲猶太難民研究較多,對塞法迪猶太人和俄國猶太人的研究則較少。其三,對1840年后中國境內中猶關系,特別是中猶文化交融的研究甚少。其四,對1945年后,特別是1949年后在華猶太人狀況,他們離去的原因,他們走向世界各地后與中國的關系基本沒有研究。其五,國外學者的著述較多,而中國學者的聲音相對較弱,特別是對近代以來來華猶太人作全面研究的著述幾乎沒有。本書基本填補了上述這些不足之處或空白點,力求以中國人自己的視角對1840年后來華猶太人及其與中國的關系作一比較全面、系統、綜合的探析。

    本書的特點首先是資料比較扎實,運用了許多第一手檔案資料和舊報刊資料,特別是口述史資料。其次,對近代來華猶太人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特別是對上海猶太社團在已有研究基礎上作了新拓展,如研究了改革開放后上海猶太社團的情況,對哈爾濱、天津、臺灣等地猶太社團的研究有所突破。再次,對一些問題提出了中國學者自己的看法,如二戰后在華猶太人的離去原因及解放初期來華猶太人的生活狀況等。

    本書不僅為猶太學、漢學、歷史學、宗教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哲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種具有學術價值的視角,而且也有助于促進中猶人民及世界各民族、文明之間的友好交往,有利于推動和平發展、構建和諧世界的偉大事業。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