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近發表了由該中心兩岸問題資深學者葛來儀牽頭并執筆的一份報告,就兩岸建立軍事互信問題提出建議。這份報告有助于我們了解美國學者和智庫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
報告首先強調大陸與臺灣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必要性。認為在當前臺海局勢緩和的背景下,兩岸應從經貿議題的談判轉到政治和軍事領域。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有助于建立信任、減少由于誤判引起的沖突。
報告分析了兩岸對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上的一些分歧。大陸主要是將其看作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手段。而臺灣的動機則是為了避免突發事件和營造有利于自身的安全環境。大陸特別是一些學者對于這一談判的要求較為急迫,而臺灣則在態度上較為冷淡。而對于軍事互信機制的主要內容,雙方的理解也存在差異。
報告提出了有關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路線圖。認為兩岸近期應采取的措施包括通過國防白皮書中公開更多的信息、通報各自軍事活動、減少軍事演習頻率以及在軍事部署上做出小幅度調整等。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就更高層次的軍事互信措施展開談判如建立熱線、情報共享、建立導彈限制機制等等。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對于中國大陸、臺灣以及美國三方的政策建議。報告要求大陸在經濟上幫助臺灣走出全球經濟危機,在政治上努力創造有利于開啟與臺灣的軍事互信談判的條件,在軍事上大陸應當通過單方面采取措施來表示其善意。此外,報告認為馬英九當局應繼續尋求臺灣內部共識,繼續尋找途徑來增進與大陸的政治互信。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支持臺海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但應當掌控這一進程,不要對于臺灣參與這一談判施加任何壓力。
此份報告代表了美國學者和智庫對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主流看法。縱觀整份報告的基調,特別是其對于美國、中國大陸以及臺灣的建議,可發現它完全是美國利益視角,并且有太多理想化的色彩和自相矛盾之處,其建議的實施面臨諸多難以克服的障礙。
報告自認是以客觀的基調來分析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問題,但實際上它完全是堅持美國利益至上的。例如,報告認為美國支持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美國不想因為兩岸的誤判而被卷入軍事沖突之中。報告強調臺灣參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談判的進展應當征求美國的意見,讓美國繼續在兩岸互動背后扮演掣肘的角色。報告認為,美國必須繼續堅持對臺軍售,而且借口是為了消除臺灣的不安全感,以便在與大陸談判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時有更多的自信。
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兩難困境,同時也是其奉行雙重標準,推行臺海模糊政策的延續。美國盡管不便公開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舉措有所微詞,而且在口頭上表示支持,但它既不可能也不愿意退出兩岸軍事的博弈之中。一旦兩岸軍事交流走得太近,美國政府勢必會撕下其超然于兩岸軍事互動之外的假面,對臺灣施加有形與無形的壓力。
CSIS是華盛頓最為重要的智庫之一,對于美國政府的外交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但該報告由于所涉及議題的敏感性和利益相關性,能否對美國外交決策發揮實質性影響仍值得觀察。作為美國智庫,其堅持美國利益視角無可非議。但在這樣的前提下要想提出一份為美國、中國大陸和臺灣三方都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則必然面臨各方利益沖突的問題,從而導致其付諸行動的難度。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學者趙國軍)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