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姚勤華研究員作“溫特建構主義哲學觀解讀”學術報告

    1110日上午,歐亞所舉辦例行學術活動,歐亞所姚勤華研究員就“溫特建構主義哲學觀解讀”一題做學術報告,歐亞所所長余建華研究員主持討論,胡鍵研究員和戴軼塵助理研員做評論。

    報告分為四大部分。首先從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溫特的學術經歷談起,介紹了建構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國際關系學界以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為代表的主流理論與批判理論、后現代理論等非主流理論之間的激烈論戰啟發了溫特試圖通過建構主義來溝通理性主義和反思主義兩種研究路徑的學術努力。其次,報告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三個方面評述了建構主義的核心觀點。在本體論上,建構主義以社會本體論挑戰主流理論的物質本體論,認為國際政治的本質不是物質權力的分配而是共有觀念的分配;在認識論上,認為觀念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物質力量具有社會意義;在方法論上則強調考察國際體系中行為體與其所處的社會結構之間的互動關系,認為國際體系的觀念結構不僅影響行為體的行為,而且建構行為體的身份和利益。再者,報告評價了建構主義的理論意義,指出建構主義挑戰了主流理論的無政府狀態的先驗假設,認為無政府狀態具有不同的文化形態,國際社會可以從互為敵人的霍布斯文化進化到互為朋友的康德文化。最后,報告指出建構主義是一種涉及國家本體地位的哲學思考,所提出的問題已超越了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理論本身的使命。

    大家圍繞上述內容,就物質與觀念的關系、建構主義與主流理論的關系,建構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學科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余建華所長最后就學術報告和學科發展等問題做了總結發言。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