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最高領導人在處理美朝等危機問題上可以說是一個高手,他既能把危機推到最高點;又能在朝鮮處于十分不利的國際環境中,與美國進行周旋,化被動為主動,在過去的一年里牽著美國談判代表希爾的鼻子轉,把六方會談的成果當作游戲。這一次也是如此,金正日及時和巧妙地抓住美國送上門的一個小小的機會,打“人質外交”的牌,既充分展示了他富有人情味的和理性的一面;又以此來重新確定他在朝核危機解決進程中的主導地位和話語權,爭取化險為夷,度過目前的危機。
這次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訪朝是美朝在聯合國進行了長時間磋商以后的一個結果。朝鮮在磋商中表示,愿意釋放今年3月17日因“非法入境”和“從事敵視活動”,被朝鮮判刑12年勞改的兩名美國女記者凌志美(Laura Ling)和李麗娜(Euna Lee),以顯示朝鮮對美國的善意。其條件是,美方需派出高級官員或前任有影響的政治家訪問平壤,領回兩名記者;美方要公開作出道歉,懇請朝方的寬恕。
而美方的條件是,美方的代表必須是民間人士,不代表政府;考慮到輿論對朝鮮不遵守協議,再次搞核試驗的反感情緒,美國不希望釋放人質成為金正日打外交牌的籌碼,成為他同美國談判承認其核國家地位,并放松經濟制裁的工具。即人質事件與核問題要分離,美國不會與朝鮮作交易。
起先作為美國特使的候選人是前副總統戈爾,因為他是兩位女記者所屬的“潮流”電視臺老板。但是,據說美國國務院沒有同意。最后,朝鮮提議了克林頓,美方也同意了。朝方選擇克林頓的基本原因是:后者在位期間奉行了對朝接觸政策,雙方簽訂了后來被廢棄的核框架協定,緩解了第一次核危機。同時,在2000年克林頓即將結束任期之前,他邀請了朝鮮二號人物趙明錄次帥訪問華盛頓,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明確相互尊重主權、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內政原則。然后,克林頓又派遣了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訪朝,與金正日就克林頓訪問平壤和雙方簽定導彈協定進行了討論。雖然,克林頓的訪問最后由于各種原因沒有成行,但金正日仍然對克林頓有較高的評價,認為后者可能是與之真誠交流和創造美朝關系歷史新紀元的不二人選。
顯然,克林頓訪朝主要是為了把被拘留的記者帶回國,沒有得到授權與金正日談判核問題,這也是白宮發言人吉布斯在新聞發布會上否認朝鮮媒體報道克林頓向金正日轉達奧巴馬口信的原因。但是,金正日對這次訪問卻是精心謀劃,他要朝鮮擺脫目前的困境。他要通過與克林頓推心置腹的交談和對他的全面禮遇,使他充分理解和諒解朝鮮擁有核項目的苦衷。并使克林頓成為向奧巴馬總統作解釋和勸和工作的信使和兩國重開談判和解決核問題的推手。
金正日善于在絕境中下險棋,作出驚人和大膽的提議。這次與克林頓的會談,可能包括以下提議:朝鮮可以徹底棄核,但需要分成兩個階段,先放棄所有的核項目和核材料,在5-8年后再徹底放棄核武器。在此期間,美國要幫助朝鮮發射科學衛星和建設多座輕水核反應堆,改造所有的電網;簽定美朝和平協定;提供大規模經濟援助;保證不對朝鮮今后的內政進行干預等。對于棄核的核查與驗證,朝鮮只同意美國一國參加,但其范圍和對象只能是有限的,朝鮮領導人可以以人格擔保所有的申報是如實的。換言之,朝鮮將原則上接受美國提出的“一攬子方案”,但其落實必須是有條件的;會談形式原則是上美朝兩家,中俄韓可以在以后落實具體方案時參加,日本由于不能承諾對朝鮮的援助,所以必須被排除在多邊會談以外。
克林頓返回美國后,將向奧巴馬總統傳遞有關信息。美政府將可能在與中俄韓日的磋商后,代表其他四方與朝鮮進行對話。但是,無論是美國國內,還是日本與韓國,將對朝鮮的誠意表示懷疑,認為可能是金正日又一次玩弄的拖延和欺騙策略,其方案不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如果奧巴馬總統無法說服盟國和政府中的懷疑派,朝鮮與國際社會的對立將繼續延續。(劉鳴 上海社科院亞太所副所長)
文章來源: 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