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作為我所歐亞熱點問題系列跟蹤研究課題之一,李立凡副研究員作“顏色革命”后西方非政府組織在獨聯體國家的發展演變學術報告。
在報告中,李立凡首先分析了在獨聯體國家,西方的民主推廣型非政府組織“擴展民主”的方式:一是開展培訓;二是幫助選舉;三是發展當地公民組織;四是干預及滲透獨聯體國家的改革司法制度。然后他論述了西方國際非政府組織在獨聯體迅速擴張的主要動因:獨聯體國家處于社會轉型期,為西方非政府組織的擴張提供了足夠的內部空間;其次獨聯體國家與西方國家之間的不對稱依賴關系為西方非政府組織的擴張提供了廣闊的外部空間;最后部分獨聯體國家對外國非政府組織的登記管理政策漏洞為西方非政府組織的擴張提供了廣闊的制度空間。
關于顏色革命”后國際非政府組織在獨聯體的最新發展,他提出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非政府組織發展的新模式:首先配合“大中亞計劃”的實施,以“企業家”的發展模式繼續在獨聯體、尤其中亞地區擴張,企業家會繼續充當慈善家的形象;第二則借鑒第三集團的優勢,如日本借助于ODA,持續在中亞擴大影響力;第三鼓勵歐盟開拓中亞的經濟能源市場,視獨聯體國家(以中亞為主)為“安全、管理與能源伙伴”,發展對獨聯體國家的技術援助的核心功能。其次組建各級“外交民主大聯盟”。 西方國家政府之間、以及他們與“非政府組織”之間加強相互協調,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活動亦加強了協調。
丁佩華、張健榮在會上作了精彩的點評,與會的科研人員就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