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
著者:傅勇
編輯推薦
本書主要圍繞非傳統安全概念界定這一中心而展開,在詳細分析非傳統安全形成背景的基礎上試圖界定非傳統安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劃定非傳統安全的研究領域,認定非傳統安全的主體,闡明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國家安全的聯系與區別,分析個人安全和國家安全、人類安全三者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概述國際社會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措施,論述國家、非政府組織和個人各自在治理非傳統安全威脅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對中國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應取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提出一些看法,以及非傳統安全國際合作對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展中國的國際空間、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對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內容簡介:
以2001年美國的“9·11”事件和2003年襲擊中國和亞洲部分國家(地區)的“非典”(SARS)為標志,非傳統安全問題成為日益突出的新威脅。國際安全和國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概念正在發生變化。安全的內涵和外延、安全威脅的來源、安全主體以及維護安全的手段都需要從理論上加以修正。本書試圖對這個重大問題進行新的理論探索,進而對非傳統安全對中國安全戰略的完善和改進提出建議。
本書認為,所謂非傳統安全是指非國家行為體采用非軍事手段對主權國家的生存、發展和國民人身安全、社會穩定形成的威脅。非傳統安全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非對稱性、多元性、社會性、跨國性。
非傳統安全研究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含義。它以解決中國現實面臨的許多新型安全難題為切人點,在深入分析和力圖消解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同時,大力倡導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革。非傳統安全的這種視角,體現出中國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不僅有助于中國國內的改革、發展與穩定,亦有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
【本書目錄】
內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節 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1.問題的提出
2.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意義
3.非傳統安全研究對中國的現實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現有研究綜述
1.國外學者研究概況
2.中國學者研究概況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框架結構
第一章 非傳統安全概念的界定
第一節 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的背景
1.安全概念和傳統安全觀
2.非傳統安全上升的背景
第二節 對與非傳統安全相關概念的評介
1.綜合安全
2.共同安全
3.合作安全
4.人類安全
第三節 非傳統安全概念的界定
1.非傳統安全概念的提出
2.非傳統安全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的聯系與區別
第一節 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性質與特點
1.非傳統安全的跨國性
2.非傳統安全的社會性
3.非傳統安全的多元性
4.非傳統安全的相互關聯性
第二節 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之間的聯系
1.非傳統安全是由傳統安全發展而來
2.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
3.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傳統安全問題可以相互轉化
第三節 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之間的區別
1.安全主體由單一到多元
2.安全威脅由軍事到非軍事
3.安全手段由簡單到復合
4.安全的性質由單邊安全到共同安全
第三章 非傳統安全研究的主要領域
第一節 生態環境領域的非傳統安全
1.環境安全概念的提出
2.環境安全的含義
3.環境安全的影響
第二節 經濟金融領域的非傳統安全
1.經濟安全概念的提出
2.經濟安全的主要方面
第三節 社會文化領域的非傳統安全
1.社會領域的非傳統安全問題
2.文化領域的非傳統安全問題
第四節 信息網絡領域的非傳統安全
第四章 非傳統安全研究的主體問題
第一節 國家在非傳統安全中的地位與作用
1.冷戰后主權國家地位受到的挑戰
2.國家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中的作用
第二節 非國家行為體與非傳統安全
1.非國家行為體的興起與壯大
2.非國家行為體的類型
3.非國家行為體發揮作用的方式
第三節 非國家行為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第五章 非傳統安全與人的安全
第一節 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
1.對人的安全的主要威脅
2.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
3.人的安全的含義
第二節 人的安全是非傳統安全關注的核心
1.人的安全與人權
2.聯合國對人的安全的關注
第三節 人的安全與國家安全
1.國家安全與人的安全
2.不同國家對人的安全的理解
3.人的安全是國家安全的終極目標
第六章 主要國家和地區應對非傳統安全的實踐
第一節 冷戰后主要國家安全觀念的調整
第二節 美國的先發制人非傳統安全戰略
1.冷戰后關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
2.“9?11”事件后反恐成為美國安全戰略的首要任務
3.以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的手段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
第三節 俄羅斯兼顧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
1.冷戰后俄羅斯的新安全觀理論
2.俄羅斯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
3.應對非傳統安全的策略
第四節 歐盟對共同安全和多邊合作的注重
第五節 東盟地區安全共同體的建構
第七章 非傳統安全與中國新安全觀
第一節 中國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
1.冷戰后中國面臨的總體安全環境
2.非傳統安全威脅對中國安全的影響
第二節 中國新安全觀的提出
1.中國新安全觀形成的背景
2.中國新安全觀的主要內涵
第三節 中國新安全觀的實踐
1.加強非傳統安全的地區合作機制
2.通過非傳統安全合作改善大國關系
3.“非典”促進新安全觀的進一步發展
第八章 非傳統安全與中國國際地位
第一節 印度洋海嘯救助 中國承擔大國責任
第二節 恐怖主義襲擊猖獗 國際反恐任重道遠
第三節 禽流感疫情肆虐全球 中國防控及時、公開、透明
第四節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 考驗中國應對突發環境事件能力
第九章 非傳統安全與中國和平發展道路
第一節 全球化時代非傳統安全上升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時代背景
1.全球化為中國和平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2.非傳統安全問題成為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威脅
第二節 中國和平發展面臨的非傳統安全挑戰
1.能源領域的挑戰,能源安全已成為困擾中國和平發展的一大難題
2.生態環境的挑戰,生態環境污染是中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
3.公共衛生問題的挑戰,流行性傳染病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全新問題
4.恐怖主義的挑戰,“東突”恐怖主義勢力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潛在重大威脅
第三節 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 促進和平發展
1.中國和平發展有利于遏止非傳統安全威脅
2.加強非傳統安全國際合作,擴大共同利益基礎
3.非傳統安全與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建設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插圖
第一章 非傳統安全概念的界定
第一節 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的背景
1.安全概念和傳統安全觀
安全是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目前,國際關系學者對安全概念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一,認為安全是一種狀態。在漢語里,安全的含義是指穩定、沒有危險、不出事故、不受威脅。在英語里,安全的詞義也是指免于危險,沒有恐懼的狀態。因此,這里所指的安全(safety),主要是對人體健康(或衛生,health)和生產技術活動而言,主要指對人的健康沒有危險、危害、損害、麻煩、干擾等有害影響,常見的有生產安全、勞動安全、衛生(健康)安全、安全生產、安全使用、安全技術、安全標準、安全產品、安全設施等。管理這類安全的政府機關或組織主要有衛生部門、勞動安全部門、產品或技術監督部門。其二,認為安全是一種能力,是國家免于危險得到保障的能力,是一個國家維持或提高全體人民生活質量以及維持或擴大政府制定政策的可選擇范圍的能力。③哈羅德·布朗(Harold Brown)認為國家安全是這樣一種能力:保持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基于合理的條件維持它與世界其余部分的經濟聯系,防止外來力理打斷它的性質〕制度和統治,并能控制它的邊界。這種安全,主要是對人為暴力活動、軍事活動、間諜活動、外交活動等社會性、政治性活動以及社會治安與國際和平而言,主要指對國際和平、國家主權、國家治安和社會管理秩序沒有危險、危害、損害、麻煩、干擾等有害影響,常見的有社會安全、國家安全、國際安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