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鏟除“白色瘟疫”,國際社會在行動

    盡管,圍繞毒品的生產(包括加工)、流通(即販運)和消費(吸毒)構成一個特殊商品的特殊經濟類型——毒品經濟,但是毒品經濟不同于其他商品經濟,不僅不能創造任何社會財富,反而在無時無刻地吞噬著人類健康,侵吞著人類創造的文明財富,而且與各種犯罪活動緊密聯系,對國民經濟、人口素質和社會安定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安寧、繁榮、和諧和美好的未來。

    回顧國際毒品傳播史,毒品問題經歷了一個從昔日西方的遠東殖民地、半殖民地向西方發達國家回流的過程,20世紀7080年代以來,制毒、販毒、吸毒不但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的嚴重社會問題,而且重新蔓延至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成為當今國際社會貽害無窮的一大世界公害。

     

                         國際禁毒:機制構建和發展趨勢

    鑒于國際毒潮全球化及其毒品走私集團化、消費跨國化的特征,世界各國政府在紛紛制定嚴厲的國內禁毒法律、加大掃毒和處罰力度的同時,越來越認識到必須開展有效的國際聯合行動,構建禁毒的國際體系,共同鏟除毒品這一全球性的白色瘟疫

    首先是國際禁毒立法逐步完善。國際禁毒法律大致可分為三類:由各締約國簽署的禁毒公約或協定;由各國政府協商制定的雙邊和多邊禁毒條約;由國際禁毒會議所發表的宣言及綱領。早在19121月,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家在海牙召開禁毒國際會議,簽定了第一個國際禁毒公約《海牙禁止鴉片公約》。到20世紀90年代,國際社會有關毒品和毒品犯罪的國際公約、協定及議定書共17個,其中比較重要的公約有如下4個:《禁止非法買賣麻醉品的公約》(1946年)、《麻醉品單一公約》(1961年)、《精神藥物公約》(1971年)和《禁止非法販運買賣麻醉品和精神藥物公約》(1988年)。

    其次是建立國際性的禁毒機構。1990年,為增強聯合國在國際麻醉品管制領域的中心作用,提高效率,聯合國大會決定將聯合國原負責麻醉品工作的3個機構(聯合國麻醉品司、國際麻醉品管制局秘書處和聯合國麻醉品濫用管制基金)合并為一個統一的麻醉品管制機構,并于次年1月正式成立聯合國國際麻醉品管制署 (UNIDCP),簡稱聯合國禁毒署199711月,又成立聯合國毒品控制和犯罪預防辦公室 (ODCCP),為全球打擊非法毒品和國際犯罪方面的領導機構。聯合國禁毒署成為其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協調國際麻醉品管制活動的主要中心,執行《全球行動綱領》及聯合國有關決議和決定所賦予的職責。此外,由于國際上的許多刑事犯罪案件都涉及毒品問題,國際刑警組織也成為國際間打擊毒品犯罪的一個重要組織。

    再次是設立國際禁毒日。1987612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1992年起,國際禁毒日都確定有一個主題口號,以達到國際社會關注和共同參與的效果。1992年國際禁毒日的口號是:毒品,全球問題,需要全球解決1998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無毒世界我們能做到2008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依法禁毒,構建和諧

    過去幾十年,世界各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禁毒掃毒斗爭和國際禁毒合作,無疑取得一系列卓著成效。2008626國際禁毒日,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發表的最新年度《世界毒品報告》揭示,盡管近100年來世界毒品問題有了極大改觀,最近10年的形勢基本穩定,毒品在全球泛濫成災的勢頭得到初步控制。但全球各地的毒品非法種植、加工、銷售和使用情況依然不容樂觀。不僅吸毒人口數量仍然龐大,全球年齡在16歲至64歲的人口中,約5%的人一年至少非法吸食過一次毒品,每年約有20萬人因濫用毒品而死亡;而且毒品種植在許多國家依然無法遏制,鴉片的非法種植和生產在亞洲如阿富汗等國某些地區已經失控。在南美尤其在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和秘魯,古柯等毒品作物的非法種植也在蔓延。同時,我們要指出,隨著世界毒品問題及其相關的國際犯罪活動形勢的新變化,國際禁毒斗爭和國際禁毒合作也出現值得關注的新發展、新趨向。

    一方面有關國家有的放矢地開展治理毒品問題的綜合行動,特別是強化禁毒宣傳教育機制。目前許多國家頒布更加嚴厲的反毒法律,成立專門反毒機構,擴大緝毒力量,加強武裝緝毒,建立禁毒宣傳教育機制,來遏制毒品的蔓延。

    在我國,以貫徹實施《禁毒法》為重點,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參與禁毒斗爭,在毒品預防教育、堵源截流、打擊毒品犯罪、禁吸戒毒、易制毒化學品管理等工作上取得很大成效。在日本,針對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卷入涉毒犯罪,政府加強青少年禁毒教育。日本警方不但每年都要到全國各中小學開設防止濫用毒品教室,宣傳毒品的危害,督促未成年人遠離、拒絕毒品。作為獨聯體中第一個按國際標準制定禁毒立法的國家,烏克蘭為切實有效地打擊毒品犯罪,不僅在刑法修正案中增加懲處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專門章節,而且起草制定《20022010年酒和毒品國家政策綱要》,還與歐盟共同建立了毒品調查網絡系統。

    而在世界頭號毒品消費大國、毒品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國,司法部緝毒局不僅強化稽查和打擊毒品販賣走私犯罪行動,并且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開展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注重緝毒執法部門、社會、學校、學生和家長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具體措施包括:開辦免費毒品博物館,組織巡回流動展覽,培養全國青少年他們識毒、防毒和拒毒意識的能力。派遣執法人員到學校宣講,發放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開通預防毒品咨詢網站,舉辦教師短期培訓班,開設相關教育課程。更有特色的是,為使遠離毒品的愿望成為家長和孩子共同的自覺行動,美國緝毒局還創造了一種鼓勵學生、家長自律的紅飄帶誓詞有獎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在各自的反對濫用酒精和毒品、承諾無毒品生活方式的誓詞上簽字,分別作為其座右銘保存在家中、送交美國緝毒局。這項寓教育于歡愉之中的活動受到了學生、家長和學校的歡迎。

    另一方面,眾多相關國家越來越重視禁毒國際合作,加強國際聯手輯毒執法行動,切斷毒品通道,打擊毒品生產。其中,中國國際禁毒合作系列行動及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代表的國際區域組織反毒合作令人注目。

     

     中國:國際禁毒的積極參與者

    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禁毒緝毒的國際合作。國家禁毒委員會統一組織指導相關禁毒部門積極參與國際禁毒事務,不斷加強禁毒雙邊、多邊合作與交流,大力推進實施境外除源戰略,以替代發展、緝毒執法、情報交流、執法培訓等為重點,務實推進多邊、雙邊等多種形式的禁毒國際合作。按照我國政府在第20屆禁毒特別聯大上提出的廣泛參與、責任共擔,全面實施綜合、均衡的禁毒戰略,重視替代發展的原則,我國在東南方向完善了東亞次區域《禁毒諒解備忘錄》《東盟和中國禁毒行動計劃》、中老緬泰四國禁毒部長會議等國際禁毒合作機制,與緬甸、泰國等20多個國家簽署了禁毒合作諒解備忘錄,聯合破獲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的跨國毒品大案,有力震懾了境外販毒組織的囂張氣焰。尤其得到國際社會贊賞的是,近3年來,中方分別與緬甸、老撾簽署禁毒合作協議,深入推進以替代發展為核心的境外除源戰略,由中國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扶植企業幫助金三角地區農民發展罌粟替代產業,在緬甸北部、老撾北部原罌粟產地投資種植糧食、茶葉、甘蔗等作物,致使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在2006年降至百年來最低點,海洛因產量每年平均減少110噸。同時針對我國西部毗鄰的金新月地區毒品生產走私形勢急趨嚴峻的狀況,我國特別是新疆地區,加強了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亞各國警方合作打擊毒品的力度,建立和完善查堵金新月毒品的工作機制,破獲了一批跨境販毒大案。由公安部主辦的外籍警察培訓班也已在新疆舉辦了4期,共培訓來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中高級禁毒警官60名,為今后的國際禁毒合作打下基礎。至今,中國已和十多個國家簽署了禁毒、情報交流和執法合作的雙邊協議,還和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家進行情報交流和執法合作。目前中國已成為國際禁毒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力量,在國際禁毒領域的地位和影響顯著提高,為世界禁毒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遏止阿富汗毒品,上合組織在努力

    20年來,位于西南亞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交界的月牙型狹長地帶——“金新月已取代東南亞緬甸、泰國、老撾交界的金三角,崛起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毒品產區,特別是連年戰亂動蕩的阿富汗目前已發展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國和毒品輸出源。

    由此不僅導致中亞國家成為阿富汗毒品輸出販運的主要過境國,而且帶動中亞國家本身也成為令人堪憂的毒品生產國和消費國。販毒勢力還與中亞和阿富汗及周邊國家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惡勢力相互勾結,通過生產和販賣毒品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形成這一地區產毒、販毒、吸毒、恐怖、暴力之惡性循環,構成中亞及周邊地區面臨的主要非傳統安全威脅。為此2001年由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建立的上海合作組織在重拳打擊三股勢力的同時,也積極開展禁毒國際合作。在20046月的塔什干峰會上,上海合作組織邁出禁毒國際合作的關鍵一步,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具體確定各方在禁毒方面的主要合作內容與合作形式。目前,成員國正在積極落實塔什干峰會的禁毒協議,就建立禁毒協調機制、開展本組織框架內的禁毒合作項目等問題磋商協作,重點完成查明和切斷經成員國邊界非法販毒渠道的任務。

    作為阿富汗的鄰國,上海合作組織計劃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密切合作,及時制定綜合應對阿富汗毒品威脅的國際戰略,特別是在上海合作組織-阿富汗聯絡小組框架內與阿富汗方面采取一系列行動,積極參與在阿富汗周邊建立反毒帶的國際努力,開展多層次的國際禁毒合作,支持和幫助阿富汗遏制和打擊毒品生產和交易。

                      

                        拉美地區:毀譽參半的掃毒行動

    在西半球的拉美,盡管掃毒哥倫比亞計劃毀譽參半,但各國聯手強力輯毒、綜合治理已是潮流所向。

    長期以來,哥倫比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生產國,其和相鄰的玻利維亞、秘魯組成世界第三毒源”——“銀三角,中經中美洲和墨西哥,成為美國可卡因大麻的最大供應基地。當地販毒集團通常與反政府武裝、恐怖勢力相互勾結或合二為一。如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和哥倫比亞聯合自衛力量不僅是拉美最主要的恐怖組織,也是最大販毒集團。他們財厚勢大,裝備精良,獨霸一方,造成毒品產地、運輸通道的暴力活動猖狂而殘暴。2000年起,哥倫比亞政府為解決該國的毒品產銷等問題提出了綜合治理毒品的哥倫比亞計劃美國也以此計劃介入,投入了約50億美元,培訓和資助緝毒警隊長達五年,甚至還派出了自己的部隊,全副武裝,全力打擊毒品加工和販賣。另外,美國還在哥倫比亞使用飛機,大規模地進行噴灑藥物摧毀古柯樹的行動。

    這些年來,無論是毒品產地的銀三角各國,還是拉美其他毒品過境國和消費國,越來越認識到產毒販毒與恐怖暴力、洗錢犯罪、跨國作亂相輔相成、并駕齊驅,對政局穩定、社會安寧、經濟發展和對外關系造成嚴重危害,由此明顯加大了輯毒、反恐、反洗錢等社會綜合治理力度,同時強化與美國以及相鄰國家在輯毒反恐領域的合作協調,強調毒品生產國和毒品消費國都應該努力在各自國家或杜絕毒品的生產,或切斷毒品的消費渠道。近年來,各國通過雙邊、多邊和地區性協議加強了禁毒合作,包括在完善禁毒立法、建立禁毒機構、加強預防教育宣傳、設置防堵圍截體系、掃蕩毒販武裝、情報信息交流、逮捕引渡毒梟等一系列國際合作行動,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缺陷。不僅哥倫比亞等國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水平發展遲緩,造成毒品植物生產難以禁絕,而且動蕩的國內局勢,軟弱的軍隊,困難重重的政府,加劇了販毒勢力的囂張氣焰,美國干預支持禁毒行動中的別有用心也時常成為國際禁毒合作的障礙,國內流毒的助推器。

    顯然,建設一個健康、文明、幸福、和諧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雖然今天許多國家仍沒擺脫毒品的危害,產毒、販毒、吸毒以及各類相關社會犯罪仍在蔓延,國際禁毒緝毒斗爭依然任重而道遠,但前述罌粟替代種植產業大規模發展推動金三角地區禁毒形勢明顯好轉的國際合作成功范例,還是讓人們看到鏟除毒患的曙光。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