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院“練內功 攀高峰”的工作指導精神,歐亞所將在2009年圍繞歐亞地區的熱點問題,與科研人員的重點研究方向相結合,繼續在認真準備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專題學術報告與研討制度,以有效推動本所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
新年伊始,歐亞所舉辦學術研討會,余建華研究員作了題為“中國和中東關系回顧與探討”的學術報告。報告從中國與中東關系演進歷程,近30年來中國與中東關系發展新背景,中國與中東關系全方位的發展,中東熱點問題上的中國外交政策以及中國與中東關系深化發展機遇與挑戰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度分析。
首先,余建華研究員從歷史角度梳理了中國與中東關系的演進歷程,認為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到1955年,這期間是陌生與漠視時期,中阿雙方缺乏了解與興趣;而1956到1979年則是曲折發展時期,這其中有從萬隆會議到中阿建交首波高潮蜜月期,也有由“一邊倒”政策轉向“兩個拳頭打人” 的動蕩冷淡期,乃至隨著“一條線、一大片”戰略的調整來到一個恢復發展期;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中東關系進入全方位的大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中國對外政策也進行了全面調整,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為時代的選擇,與“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應對方針相結合,中國與中東關系全面展開。同時,面對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后國際地緣政治的新演變以及新世紀的到來,中國與中東關系恰逢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這期間,中國與西亞北非國家的貿易額從1978年的10.84億美元到2008年超出1000億美元。政治方面先后與沙特、以色列等國建交。此外,中阿、中非合作論壇、與海合會、歐佩克等多邊對話合作機制逐漸建立。
關于中東熱點問題,中國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發揮自身影響,如對阿以爭端問題派出特使積極斡旋,在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問題以及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等熱點問題上也均與國際社會積極配合,努力緩解沖突與對抗。
總之,中國在中東的政策目標上是積極發揮建設性平衡作用,展現負責任形象,促進該地區的和平發展乃至繁榮,并在此基礎上拓展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利益及國際影響力,使中東既要成為我方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和平崛起的戰略依托,又要成為我作為成長中大國有所作為、構建和諧世界努力的國際舞臺。
歐亞所周國建、羅愛玲和其他科研人員也在會上圍繞中國與中東關系以及當前加沙動蕩局勢等問題進行精彩的點評和深入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