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萊登亞洲研究院(IIAS)能源項目主任M.P.阿米內赫(Mehdi Parvizi Amineh)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圍繞當前金融危機與能源地緣政治問題做了專題報告。
他認為,要更好地理解當前金融危機以及探討可行的解決方案,就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理論上的探討與歷史追溯。他說近代以來,國際體系轉型是以英國工業革命為標志,英國實現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隨后的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在以貴族(新貴)為主體的中央強權政府主導下也進行了工業革命,實現了國家社會的轉型:獲得了商品銷售市場與實現了能源供應安全,并避免了自身被邊緣化。然而與此同時期的奧斯曼帝國與印度等卻被推向了另一面:自身經濟發展滯后于歐洲強國,自身的工業化進程被打斷并被被迫性的納入到了世界經濟與政治體系——英國治下的“和平時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時代。他認為,兩次世界大戰之所以發生,一個是資源爭奪原因,一個是爭奪對商品市場的控制。目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實質就是為了獲得地緣上的控制權,是為本國獲得海外市場與實現資源安全考慮。而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也表明了美國經濟上有很大問題,暗示了美國的霸權是在衰落。另一方面,亞洲四小龍、金磚四國的出現,經濟上日漸強大的國家勢必會對原有的國際市場和地緣政治體系有所新的考慮。這就是問題的焦點:如何應對全球化背景下,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經濟政治秩序的重建。對此,內赫教授預測了未來幾種可能的前景:一個是大西洋秩序的重建并維持住美歐的全球強勢地位;二是建立強大的歐洲(包含俄羅斯);三是亞歐之間的合作的有效展開,亞歐關系上一個新的合作層面;四是亞太地區進一步的發展與整合。
此次報告會由國際問題中心主任潘光主持,中國歐盟研究會會長伍貽康教授、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徐明棋研究員、歐亞所副所長余建華研究員等參加了會議。在報告會上,與會學者們展開了熱烈地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