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只是在報紙、電視和有關文件上讀到“西部大開發”,理論上知道這是國家的一項重大發展戰略,但是對于這項戰略對于千千萬萬生活勞作在西部的人民的意義、對于整個國家的發展以及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意義,缺乏深刻的認識。今年10月6日——12日,我院組織一批科研人員對甘肅省蘭州附近的一些縣鄉的實地考察,我也有幸運參加了考察,雖然只有幾天,考察的范圍也只是蘭州附近地區,但是這次經歷,卻使我十分震撼,它顛覆了我對于西部的陳舊認識,使我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意義,有了一次感性的了解,進而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更添了一份自信和驕傲。
過去總以為西部是一片閉塞、落后、荒涼、缺乏生機的地區,當地人固守千百年延續下來的傳統生活方式,西部大開發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需要一個“開啟民智”的艱難過程。可是這一次的經歷完全顛覆了我的這一認識。通過參觀民勤縣的治沙工作、民勤一中、蘭州市穆斯林婦女辦的崇德女子學校等,展現在我面前的西部人民是富有創造能力的人,是堅忍不拔與惡劣環境作斗爭的人、是渴望通過學習文化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的人。例如,民勤人在長期與沙漠爭活路的過程中,在經歷了許多挫折后,發展出了一套被認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治沙節水經驗,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充分表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搓不敗的堅韌意志。民勤人也非常重視子女的文化教育。民勤一中有2000多名學子,今年考上一本的有670多名,考上二本的有800多名,其中有三名學生是被清華、北大錄取的,歷屆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獎項的學生照片貼滿了學校門口的半面墻。初中生晚上九點隨著一陣喇叭里的音樂回宿舍休息,高中生還要學習到更晚。學校校舍完全是新式的,學校紀律嚴明,樓內樓外貼滿了勵志的警句,校園內的電子屏幕隨時滾動播報國際國內最新發生的重大新聞,把這個遙遠縣城內的學校與外部廣闊的世界聯系在一起。與培養未來精英的民勤一中相比,借用蘭州市內破舊民房辦起的崇德女子學校旨在對來城市謀生的穆斯林女子進行掃盲,學生的年齡參差不齊,有幾歲、十幾歲的女孩,也有五十多歲的婦女。由于達不到教育部門辦學許可的條件,該女校一直處于“地下”狀態,完全靠慈善機構和辦學者的奉獻精神在維持,就是這樣的一個學校將一批批文盲變成讀書識字的人,一些婦女在作文中寫道,過去由于不懂漢語,她們甚至會把理發店錯當成醫院,這種狀況使她們在大城市里寸步難行,而接受掃盲教育后,她們首先生活上變得方便了,有的還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因此也更加自信了。應當說,我所看到的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社會、一個充滿了進取精神的群體,沒有一個這樣的人的因素,開發西部的確是難以想象的。
另一個震撼則是這些年來西部基礎設施的發展速度。當長途汽車載著我們穿鄉過縣的時候,我們有很多時候是行駛在縱橫于綿延山脈間的高速公路之上,一路上都能看到人跡罕至的高山深谷中樹立的相互間隔不遠的電線桿。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身處一望無際的荒野,移動電話的信號也是暢通的。在我們造訪的農戶家中,基本都能接收電視信號,家家也都有太陽能發電裝置。在一些移民安置點,政府出資鋪了水泥路,并為移民家庭提供建房的材料和設計樣式。在不少新建的村落,高大的磚房、鐵門取代了傳統上用黃土夯起來的低矮房屋,市鎮上的房屋樣式已經和東部地區別無二至,網吧也開到了這些偏遠的市鎮。與之相應的是,當地年輕人的裝束與上海附近的年輕人相差無己,在民勤縣城里甚至能夠看到培羅蒙、華倫天奴這樣的名牌服裝連鎖店,同時,當地的土特產,如密瓜,也通過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和鐵路網運到蘭州、運到廣州、走向世界。在這里,唯一限制發展的因素似乎就是缺錢,只要有資金投入,只要是人敢于想像的事情,幾乎沒有什么是辦不成的。村干部和農民對于目前的生活現狀基本是滿意的。他們對政府免除農業稅的政策贊不絕口,對于政府為改善當地人的生存環境所進行的項目投入表示肯定,農民甘愿為改善當地自然環境犧牲一定的個人利益,例如退耕還林工作雖然使農民今年的收入有所降低,但是該工作在推進過程中并未引起任何所謂的“群體性事件”。
一年前的10月,我去美國參加學術會議,從上海飛到洛山磯,再從那里轉機赴華盛頓特區。看到美國的城市,第一感覺就是那里有的上海也都有,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而且上海的基礎設施更加新穎、鮮亮。美國的服務人員聽說我是中國人,往往不經意會流露出一種既好奇又尊重的神態,有幾次還遇到向我募捐的事,似乎中國人自然該是有錢人。過去在國內的時候,總認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美國是超級大國,中美之間存在很大的發展差距,但是我所接觸到的美國人的態度和美國的面貌,使我由衷地感受到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中國公民在世界上已經不再是可以隨便忽視的了,這使我由衷地為祖國這么多年的發展成就感到自豪。同樣的道理,以前沒有來過西部,總認為中國的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這次親身實地到甘肅考察,深感如果東西部真的存在過那樣大的差距的話,那么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的這近10年中,這種差距正在被政府的宏觀政策、當地各族人民堅忍不拔的實干精神以及其他地區人民的熱情支援迅速地縮短著。西部,這片擁有悠久的歷史、出現過無數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的土地,正在中國崛起的新的歷史背景下重新煥發出活力。雖然這里面臨缺水和自然環境惡化的挑戰,當地還有很多老百姓的收入遠遠低于東部的同胞,一路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家庭繼續住在祖輩傳下來的土壘的房屋里,但是,這卻是一片被希望和憧憬所激蕩的土地。地方干部正在為未來進行著各種各樣的規劃、農民相信自己的境遇會進一步得到改善、年輕人認為會過上比父輩更好的生活……這就是今日西部的基本面貌,某種程度上也是今日中國的基本面貌。通過對中外發展的比較,和對東西部發展的比較,我深感當今中國雖然還面臨不少發展的瓶頸,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有待克服,但中國確定無疑已經走在了一條由發展中大國向世界強國轉變的道路上,應當說,在甘肅的這幾天有限的經歷,使我更加真切地聽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脈動,對于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景更添了一份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