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9日,歐亞所與國際問題中心聯合舉辦小型學術研討會,就近期以來俄格沖突事件展開討論。此次研討會由余建華副所長主持,與會學者們從此次沖突的背景、沖突的特點以及沖突帶來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觀點簡要整理如下:
學者們認為,此次發生沖突的原因非常復雜。歷史上看,該地區在上世紀90年代就曾經發生過較大規模的沖突,當時,俄羅斯作為雙方的調停方,促使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達成妥協。此次沖突有歷史的影子,但也有近年來西方國家支持科索沃獨立這個事件帶來的影響。此次沖突,使得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之間的關系更加僵持,沖突也使得獨聯體未來的發展存在變數。沖突發生后,雙方都接受了來自法國方面的斡旋,并且達成了臨時妥協。目前來看,法國方面外交得分了,美國、俄羅斯、格魯吉亞各方則互有得失。沖突也顯示出歐美之間以及歐洲之間是有分歧的,特別是老歐洲與新歐洲之間分歧明顯,烏克蘭、波蘭等國家對俄羅斯態度的強硬以及與美國之間就部署導彈問題快速達成妥協則暗示了這些新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擔憂以及與老歐洲之間的利益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