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俄羅斯新任總理普京公布了新任政府內閣成員名單,這既是普京原先政府班底的調整,也是普京主義的延續,當然也是他和現任總統互相妥協后推出的人選。
    在新內閣中,副總理的數量從5名增加到7名,外長、防長、財長等主要內閣職位均未發生變化,但也不乏調整或移位。曾任普京總統助理的舒瓦洛夫將擔任第一副總理,曾主管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等相關事宜的原總理祖布科夫也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理,并將主管俄羅斯農業。此二人將輔佐普京掌控內閣,加大發展俄羅斯國內經濟的多元化,并最終保證由第一副總理全權負責入世談判。這種人事安排意味著俄羅斯正積極準備盡快加入WTO以及在可能的情況下加入經合組織。
    原副總理茹科夫和庫德林保留原有職位,庫德林還保留了已經擔任8年的財政部部長一職。茹科夫今后將負責國家優先項目,庫德林將負責制定社會經濟發展參數、實施統一的財政貨幣信貸政策、財政計劃、國家預算、投資政策和國債管理等事務。這兩位副總理將繼續把持政府的經濟職能部門,并按照“普京計劃”的指引,全面推進俄羅斯的強國戰略,即實施普京在今年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提出的《2020年前國家發展戰略》。
    整個人事安排和變動可以看成是從總統辦公廳到政府總理內閣的一種角色轉換。當普京從總統的角色換到總理后,勢必將原先辦公廳的心腹調到接近并聆聽自己指示的內閣崗位,而原先辦公廳監督和檢查聯邦法律、總統命令、指示及委托書的履行情況的“橫向職能”則調整為內閣的“縱向職能”,并完全對總理負責。從這些崗位的輪動不難看出,原先普京的外向性“全盤”職能將調整為縱向性的內部治理職能,即更加關注俄羅斯國內的事務發展,掌控經濟領域和控盤整個俄羅斯聯邦,這為普京在未來繼續執政奠定了基礎。
    普京把其總統任期內屬下權力最大的幾名官員轉至俄羅斯政府內閣,進一步支持了他將以總理身份繼續占據國家權力中心的預測。新內閣成員名單確保了一些關鍵職位的延續性,但同時把普京的圈內人士推上了新的權力崗位。從新的任免來看,內閣沿用了普京時期的諸多核心人士,新內閣獲得了充分的穩定和足夠的延續。
    普京是一個政治體制的創建者,擁有極高的支持率和政治威信,并且是由議會多數支持的總理,新內閣形成了總理“監督”總統執行“普京計劃”并“監督”總統權限范圍的局面。普京的個人威望和治國能力都被認為高于42歲的梅德韋杰夫,但考慮到憲法賦予的總統職權,兩人實際上是平行的領導人,也可稱為雙巨頭。他們必須就重大問題溝通協調,并形成良好的互動,只有這樣,俄羅斯這架龐大的機器才能正常運轉。
    普京素以主權民主政策和對西方的強硬聞名,而梅德韋杰夫曾提議學習鄧小平“韜光養晦”的經驗,這與普京的強勢政策會稍有不同,但正是由于這種轉折性的銜接,可以讓西方重新審視俄羅斯的崛起及其與外部世界的互動。
《解放日報》2008年05月14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