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歐亞所青年學術沙龍探討國際問題研究方法

        2007420,在胡鍵研究員的組織下,歐亞所舉辦了一次以“國際問題研究方法”為主題的青年學術沙龍。副院長黃仁偉研究員參加了這次沙龍。

    與會者在學術沙龍上暢所欲言

     

    本次沙龍首先由盛文沁博士與張屹峰博士圍繞該主題談了自己的研究體會。盛文沁博士認為,研究國際問題有三個層次的方法:第一個層次是哲學方法論(methodology),即主要關于理論所涉及的本體論與認識論;第二個層次是方法、方式(approach),這個意義上的方法與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比如在研究中采取歷史學方法、倫理學方法、法學方法等。第三個層次是比較微觀意義上的方法(method),這種方法比較具體,類似統計與調查問卷等。在演講中,她著重強調在研究必須關注國際關系理論的前提假設;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的關聯性;以及運用歷史視角研究國際問題等。另外,她對國際關系研究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關系、國際問題研究中的人文社會研究等相關問題的剖析論證,向與會者闡述了作為學者在研究中要樹立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張屹峰博士則深入比較了運用歷史學方法研究國際問題的優勢與不足,并側重談了兩個問題,一是國際問題研究中如何堅持“學術中立”原則,二是國際問題研究中如何為我國外交建言獻策,發揮好“智庫”的作用問題。他認為在研究中需要加強對論據材料的把握,不能天馬行空。

    黃仁偉研究員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國際問題研究的看法。他十分肯定青年學術沙龍的意義,認為這是廣大青年學者和研究生進行思想交鋒的良好平臺。他結合自身學術生涯具體談了三方面體會:一是當前搞國際問題研究離不開對歷史背景的分析認識。第二,研究歷史就是通過對零碎的歷史碎片進行梳理以期還原歷史的原來發展面貌,那么研究現實中的國際問題也就是要通過對所掌握的并不全面的材料進行整合來復原現狀。第三,歷史學中由于具有多學科的通材性,通過追溯歷史來研究現狀問題,在研究過程中對已有的思想進行再深化,歷史研究與國際問題研究的異同和相互轉換有助于我們當前國際問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胡鍵研究員在隨后的點評中談到了進行學術研究的規范問題。他說,學術研究首先要確立一個研究的主題,而確立研究主題時特別要樹立“問題意識”。在確立主題之后,要對該領域的相關學術史進行回顧,然后進行理論假設,也就是檢驗選題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最后選擇研究的路徑,通過大量分析得出結論。

    在自由討論階段,來自世經政院不同專業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積極發言,圍繞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失衡發展、國際秩序建設、國際政治中的人文關懷、公民素質對外交的影響、歷史上的大國之間博弈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