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華師大歷史系教授沈志華來我歐亞所做學術報告

    應我院歐亞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和上海世界史學會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沈志華教授于200715在我院作了一場名為“毛澤東、赫魯曉夫與中蘇同盟的興衰”的精彩學術報告。該演講吸引了來自院內及上海其它高校和政府部門的六十多位聽眾參加。

    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演講中,沈志華教授圍繞中蘇之間從1949年建立《中蘇同盟條約》,到赫魯曉夫時代兩國關系升溫,直至五十年代末起中蘇之間產生分歧沖突這一歷史演變過程,詳細闡述了中蘇同盟興衰的變化過程及其原因與影響。

    教授依據大量歷史檔案研究后認為,盡管1949年中蘇簽訂《中蘇同盟條約》,但在斯大林時代,中蘇之間的關系并不十分密切。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臺之后,中蘇關系發生很大轉變。赫魯曉夫比斯大林更重視中國,不是將中國視為一般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是蘇聯最重要的伙伴。他上臺后,增加援華項目與貸款,幫助修建鐵路等基建設施,并大量派遣蘇聯專家來華協助中國建設一五計劃。中蘇關系升溫。然而從五十年代末開始,中蘇之間萌生分歧。蘇聯不滿中國國內外政策,赫魯曉夫反感中國實行的大躍進與人民公社運動。分歧的加劇最終導致中蘇同盟破裂。

    沈志華認為,中蘇分歧的根源一方面在于兩國對于國內外形勢的理解和判斷產生差異;另一方面也是社會主義陣營這一多國家同盟的特點造成的。其它國家間同盟都遵循國家利益至上原則,但社會主義陣營內部不是如此,而是爭奪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地位。從這點上說,中蘇分裂是必然的。

    演講過后,沈志華教授與與會科研人員就中蘇關系,以及中國與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間關系進行了深入交流。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