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科學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 劉鳴
旨在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在停頓一年多之后,18日在北京復會。國際社會對歷經困難得以重啟的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抱有很大期待。
與會各方均表示,將按照“行動對行動”和協調一致原則,制定落實“9·19”共同聲明的具體措施和步驟,爭取使會談取得積極成果。
本次六方會談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各方手中的“底牌”又是什么?是否有可能獲得實質性成果?我們請專家為您解讀有關問題。
1 在朝鮮進行核試驗之后,朝核問題正向什么方向發展?各方的外交努力是否取得成果?
10月9日,朝鮮進行了核試驗。但對于政治家來說,他們總要作最大的努力來防止事態向最壞的方向發展,避免危機升級,控制消極影響蔓延和沖突的發生。朝鮮核試驗后出現的一些情況值得關注:
一、聯合國通過了1718號決議,決定對朝鮮進行制裁。決議要求各國防止直接或間接向朝鮮提供、銷售或轉讓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技術,并讓朝鮮停止出口這類物資和技術,停止進口有關奢侈品。為執行這項禁令,決議還提出遵循國際法采取聯合行動,包括需要時對進出朝鮮的貨物進行檢查。
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歐盟相繼公布了執行決議的制裁清單。
三、美日在日本海和韓國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向朝鮮發出警告。
四、日本右翼官員麻生太郎和中川昭一等紛紛鼓吹日本要考慮發展核武器。
五、11月21日,法國在其管轄的印度洋島嶼對一艘朝鮮貨輪進行檢查,這意味著今后在公海和有關國家港口可能會對更多的朝鮮船只攔截搜查。
六、朝鮮核武器試驗場又有新的活動,可能會進行第二次試驗。
面對危機升級的可能,美國拿不出有效的辦法來應對。同時,中國開始了新的一輪外交斡旋。10月中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使、國務委員唐家璇連續訪問了美國、俄羅斯和朝鮮。在朝鮮,金正日對唐家璇表示,只要美國停止敵視朝鮮的政策,朝鮮就愿意和美國展開雙邊平等對話;只要美國解除對朝鮮的金融制裁,朝鮮就愿意重返六方會談,同時也不會進行第二次核試。緊接著,10月23日,中國照會美國駐華大使館,提議與朝鮮一起舉行三方會談,商談重啟六方會談事宜。此時,負責六方會談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正在斐濟出席南太平洋島國論壇。經過研究,美國國務卿賴斯緊急通知希爾,令其結束在澳大利亞的訪問行程,赴華參加中朝美三方會談。
10月3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與朝鮮副外相金桂冠,在北京進行了長達7個小時的秘密會談。會談中,希爾表示同意討論金融制裁問題,朝鮮則重申去年的承諾,即放棄核武計劃以換取美國的各種讓步。11月29日-30日,三方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會晤。金桂冠提出了朝鮮棄核的先決條件,即美國先取消對朝鮮在海外一些銀行賬戶的限制,同時結束朝鮮核試驗之后聯合國對平壤實施的制裁。美國則堅持朝鮮應該無條件遵守去年六方會談期間它所同意的原則,放棄所有核武器,以換取在政治、經濟和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通過這兩次私下接觸,實際上為這一次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鋪平了道路,確立了基調,美朝通過亮底牌,對接下來的六方會談中各自的目的已經一目了然。
2 本次六方會談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與前幾次相比,有什么變化?
由于上一次六方會談已經發表了以朝鮮“棄核”來換取美日韓經濟和能源援助、美朝與日朝關系正常化以及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的共同聲明,理論上說,這一次重開會談應該是在這個共同簽署的文件基礎上展開落實工作。但情況顯然不是那么簡單。各方回到談判桌時,各自的心態、認識和目標均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首先是朝鮮由核模糊國變成了公開的核擁有國,它感到有了更大的討價還價的籌碼。對原來就不是很想接受的共同聲明,明顯采取了束之高閣的態度,它想把討論棄核的會談變成核軍控的談判。
朝鮮回到談判桌,最大的目的是讓美國解除金融制裁。去年9月起,美國要求其他國家銀行關閉朝鮮的賬戶,并對朝鮮與各國的資金往來進行調查與監控。由于美國擁有的金融霸權的地位,所以,目前幾乎沒有銀行再敢與朝鮮發展業務關系,朝鮮通過轉賬的對外經貿活動受到了嚴重阻礙。
其次,隨著聯合國通過了制裁決議,原來不明朗的形勢變得清晰了:朝鮮顯得更孤立,中美日韓俄五國的立場比過去更接近了,中韓在制裁問題上也不得不采取相應的行動。美日已表示,即使六方會談有所進展,聯合國的制裁也不會馬上取消。換言之,雖然在談判中朝鮮作為不受游戲規則束縛的破壞者,具有某種主動權,但是,制裁這把“達摩克利斯劍”始終懸在頭上,代價也是不能低估的。對此,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表示,這次會談應該重點做好兩件事,一是討論和確定全面落實“9·19”共同聲明的具體措施,二是討論和確定落實共同聲明起步階段各方要采取的行動。
其三,與上一次不同,美日韓對策也顯得更務實,具有更大的時間緊迫感。這可以從三國首腦在11月18日提出的對朝談判五項要求反映出來。即要求朝鮮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對其核設施等進行檢查;關閉核試驗基地;公開所有核設施的有關情況;停止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的工作;限期履行去年發表的共同聲明中規定的放棄所有核武器以及核開發計劃的承諾。
考慮到現在要完全落實“棄核”目標簡直不可能,為此,他們把五條中的第一條和第四條作為最核心的底線。因為,朝鮮已經擁有了50-60公斤的钚材料,大概可以造7至8顆核彈。而隨著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明年更換燃料棒,又會提取出同樣數量的钚材料。所以,只有優先重點控制了反應堆和钚材料,才能遏止住朝鮮的核發展勢頭。當然,第二條和第三條也非常關鍵,它將證明朝鮮是否有實質性“棄核”意圖的指標。
3 從目前來看,各方的主要分歧在哪些方面?朝鮮在會談中持什么策略?
美國代表希爾在會談開幕前說,“我們真的已經走到了岔路口。我們要么走上外交斡旋的道路,要么就走上一條更加艱難的道路,那是一條制裁的道路。”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如果美日韓制定的目標中一條都沒有達到,美國將無意與朝鮮再玩下去,加大經濟制裁力度、要求中國和韓國進行配合將是美國及西方國家必然的選擇。
從這一輪會談的情況觀察,朝鮮的談判策略和意圖已經表露無遺。在首日的代表團團長主旨演講時,金桂冠高調亮相,羅列了可以提出的所有要求事項,包括美國放棄對朝敵對政策、解除金融和聯合國的制裁,支援輕水反應堆、廢除一切將朝鮮規定為“敵對國家”的法律和制度,以及先舉行核軍備會談等。同時,他還拒絕了希爾在17日和18日要求美朝進行一對一的會談要求。直到朝鮮貿易銀行行長吳光哲18日抵達北京,19日開始與美國財長助理進行金融問題討論后,金桂冠才在19日與希爾舉行了雙邊會談。
這種姿態表明,朝鮮首先要在氣勢上壓倒美國人,以開出的“天價”壓低美國的五個目標。其次,朝鮮擺出一副別人求它、它不求人的姿態,以壓美國人優先在金融問題上讓步。每一個微小的讓步或實質性的開價,都將視金融會談的進程而定,這也是朝鮮領導人交給金桂冠必須完成的任務。第三,朝鮮要爭取打掉美國希望繼續談實質性“棄核”的要求,把會談引向討論放慢朝鮮核發展進程的方向,以爭取朝鮮有更多的時間提取钚材料和使核彈頭小型化,把真正的會談拖到布什之后的總統時期。第四,朝鮮要努力扭轉在國際社會中不利的形象,緩解中韓等國對朝的不滿情緒,把阻礙“棄核”會談的責任推給美國的敵視政策。
朝鮮制定這種政策的原因是它認為只有擁有核武器,才可以使其與周邊大國和韓國平起平坐。因此,從上世紀50年代起,它就開始追求這一目標。
當然,朝鮮非常希望與美國改善關系,以圖解決它自朝鮮戰爭,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所面臨的國際經濟與安全困境。但從朝鮮的國家利益出發,它實際上兩者都想得到,不希望讓一個目標成為追求另一個目標的代價。
所以,朝鮮愿意在獲取美國充分回報的條件下,放慢、暫停核項目的發展,或轉換為小規模隱蔽的科研活動,但它不愿意徹底放棄核研究的能力和已經得到的成果。目前,它判斷布什政府并無意全面改善同朝鮮的關系,雖然“擁核”肯定會使其與美國關系變得更壞,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它還是決心公開走“擁核”的道路。
4 本次六方會談是否有可能取得進展?您認為比較有希望達成共識的問題是什么?
如果在會談中,朝鮮能夠使美國接受“限核”但不“棄核”的目標,雙方可能找到暫時的妥協點,使會談能夠在名義上繼續進行下去。這些妥協點可能是成立金融問題、無核化、朝美關系正常化、經濟及能源支援、確立地區安全保障機制的工作組和美國部分解凍朝鮮在澳門銀行的資金,朝鮮部分接受美國有關凍結核反應堆和接受國際檢查的要求等。
但是,即使有這種突破,也僅僅是把棘手的問題向后推移了一下,并不說明會談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因為,朝鮮很可能會把一些尚沒有發生,但可以隨時發生的活動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如它可能不同意凍結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的運行,而是把尚未恢復運行的50兆瓦反應堆和在泰川的200兆瓦反應堆作為凍結和核查的對象;把放慢從5兆瓦核反應堆中提取钚的數量作為談判籌碼;把停止核試驗和導彈發射作為讓步的條件之一。對此,美國很難接受。即使成立了工作組,美國等國的回報和其他工作組的進展也是會視“棄核”工作組的成果而定。如果沒有實質性的“棄核”進展,工作組也將成為又一個名存實亡的擺設。即使凍結了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美國很可能會要求下一步的實質性“棄核”行動,所以,朝鮮在執行過程中會進行拖延。
同樣,解決金融問題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美國要與國際金融組織共同建立監控朝鮮資金的機制,要朝鮮實施金融透明度和商業運作的改革。所以,這個主動權仍然掌控在美國手里,它可以一步一步地逼朝鮮作出“擠牙膏”式的讓步。美國視金融手段是比聯合國制裁更有效地制約朝鮮精英層和推動“政權變更”的手段,它不會輕易放棄。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