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0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新世紀國際能源格局與中國海外油氣戰略”學術研討會在我院成功舉行。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研究員親自到會致詞,并對會議的如期召開表示祝賀。我院歐亞研究所副所長、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余建華研究員和歐亞所從事有關能源安全研究的課題組成員一道,同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等單位以及我院世經、亞太研究所等20多位在滬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部分研究生列席會議。
從1993年開始,我國首次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去年原油的進口量已近1.3億噸,今年將超過1.4億噸。能源進口的飛速攀升導致我國的能源對外度與日俱增,相應地國家能源安全形勢也開始變得嚴峻起來。能源安全問題已經引起國家有關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當天上午同時作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第十次中青年學術論壇的活動,余建華研究員作了題為《國際能源格局與中國的能源安全》的主題學術演講,歐亞研究所所長潘光研究員擔任本次論壇的嘉賓評論。下午,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當前國際關系中的能源因素、中東—中亞油氣格局與中國能源外交、亞太能源合作與中國和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戰略等議題深入探討、各抒己見。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
一些與會學者包括世經所的崔大滬、陳志宏和李安方等專家則從世界經濟的角度進行分析,指出當前的能源局勢實際上是世界經濟失衡的表現,通過技術和市場的平衡是可以進行解決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既是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政治問題,我們要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能源戰略,擴展中國的海外能源利益。也有學者談到,“走出去”雖然是中國必然選擇,但是無論是在全球的層面、區域層面,還是我們的自身因素都存在一定的制約,需要我們在戰略研究中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