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朝鮮半島研究中心、福特基金會以及上海國際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朝鮮核問題與中美韓關系”學術研討會,于2006年10月18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行。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所所長周建明研究員、亞太所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劉鳴研究員、亞太所蔡鵬鴻研究員、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教授、中國前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陳景田大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研究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教授、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任曉教授、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夏立平教授、韓國國防研究所所長金昌秀教授、美國CAN公司副總裁兼戰略研究中心主任Michael A. McDevitt、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lexander Mansourov教授、美國亞洲基金會高級助手兼斯坦福大學教授Scott Snyder、美國范登比爾特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樂美棠(Athony Alexander Loh)等近20位中外專家學者應邀出席了會議。

在會議召開的前的2006年10月9日,朝鮮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10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關于朝鮮核試驗問題的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譴責,并決定針對朝方核、導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領域采取制裁措施,同時,決議排除了授權使用武力的可能。安理會的這一決議,得到了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的堅定支持。
針對朝鮮核試驗給東亞局勢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會代表圍繞“朝鮮核試驗與六方會談的失敗、國際社會限制朝鮮進一步發展核力量的前景及焦點問題、經濟制裁對朝鮮半島安全及朝鮮政權轉型的影響、朝鮮導彈試射與核試驗給東北亞國家帶來的后果”等四個主題交換意見。
大多數代表認為此次的朝鮮核試驗給國際安全環境、特別是東亞地區的戰略平衡帶來了深刻的震蕩,不可避免將影響中、美、日、韓、俄等國家對各自國家利益思考和相應的外交戰略定位,從而影響彼此的關系和互動方式。圍繞聯合國安理會的1718號決議是否能有效阻止朝鮮進行新的核試驗、六方會談是否仍然是化解朝核危機的有效機制、各國應當怎樣開展合作以維護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等問題,代表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武力不是化解朝核危機的有效手段,各國應消除誤解,加強合作,探索構建一個有效的多邊合作機制,以處理亞太地區包括朝鮮半島問題在內的各種地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