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不僅是一個政府間組織,還是一個融經貿、科技和文化交流為一體的多功能國際組織。兩千年前,我們開辟了‘絲綢之路’,成為文化交流的交通線;兩千年后,我們可以重新弘揚‘絲綢之路’精神,開辟不同文明間交流的新通道。” 在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第六次領導人峰會和上合組織成立五周年前夕,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所長、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接受了晨報專訪,向記者講述了上合成立五年來的成就、意義和挑戰。 關鍵詞“展覽中心、香格里拉” 它們記錄了上合的發展歷程 新聞晨報: 潘光:上海合作組織的最初起源是中蘇邊界談判。蘇聯解體后,中、俄、哈、吉、塔五個國家又經過22輪談判,于 在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歷程上,有兩個地方是值得永久紀念的,一個是延安路上的上海展覽中心,另一個是位于浦東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上海展覽中心是“上海五國”協定的簽署地,而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可以說是上海合作組織的真正誕生地, 新聞晨報:那為什么選在上海簽署這兩份文件,并以一座城市命名一個國際組織? 潘光:上海合作組織誕生在上海既是偶然的,又有必然因素。1996年1月,中、俄、哈、吉、塔五國完成了新一輪外交和軍事談判。當年4月,恰逢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華。考慮到國家平等一致原則,中國建議,不在北京簽署協定,而是另行選擇地點,向各國領導人同時發出邀請,邀請他們來中國簽署五國協定。這一地點曾經考慮過多座城市,但最終選在了上海,并選在了外觀氣勢宏偉,內部莊重典雅的上海展覽中心。 關鍵詞“上海精神” 上合成立五年來取得矚目成就 新聞晨報: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五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什么成功經驗? 潘光:從1996年至今,上海合作組織穩步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經過五國共同努力,原中蘇邊界西段的邊界問題得到全部解決。這個效率在國際關系上是不多見的。 其次是打擊了跨國“三股勢力”。蘇聯解體后,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三股勢力在中亞地區作亂,上海合作組織各國緊密合作,在打擊三股勢力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第三是推動了區域合作良性發展。除各級定期會晤機制外,經貿、科技、人文交流也在上合組織內逐步推進,一個區域合作迅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已經形成。 第四是維護了地區穩定和安全。上合組織建立了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各類紛爭的上海合作組織機制,在世界上樹立了典范。 另外,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內容的“上海精神”已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寶貴經驗,并成為各成員國間的有力粘合劑。 關鍵詞“絲綢之路” 上合組織將會進一步謀發展 新聞晨報:有人認為,上海合作組織仍需在實質性合作中取得進展,您怎樣看待這種說法? 潘光:上合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謀發展,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需要盡快在經貿合作中取得實質性突破。上合正積極務實地推進經貿合作,中哈石油管道投入使用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另外,上合還將在本次峰會上宣布建立銀行聯合體,為重大項目創造一個融資平臺。 二是需要深化安全合作。上合的整體優勢近期仍在安全領域,但必須扎扎實實做好幾件實事。如進一步加強反恐機制建設,公布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名單、舉行反恐聯合演習等。 三是推進文化合作。重點應是在多邊層次上弘揚“絲綢之路”精神。峰會期間將要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文化藝術節就是這一合作的結晶。 新聞晨報:上合組織地跨不同大洲,請問如何增強成員國間的了解? 潘光:加強不同文明和文化間的對話和交流,對于上海合作組織來說至關重要。兩千多年前,張騫開辟了從中國西安通向中亞、西亞,一直到地中海的“絲綢之路”,成為中西方交流的交通線。今天,上海合作組織可以重新弘揚“絲綢之路”體現的對話與交流精神,增強地區間的感情紐帶。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將在3年內為上合成員國培養1500名專業人才,相信這些活動可以拉近成員國之間的距離。
|